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0篇
  免费   411篇
  国内免费   444篇
测绘学   218篇
大气科学   371篇
地球物理   573篇
地质学   999篇
海洋学   177篇
天文学   60篇
综合类   134篇
自然地理   20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B. Wang  S. An 《Climate Dynamics》2002,18(6):475-486
This study explains why a number of El Nino properties (period, amplitude, structure, and propagation) have changed in a coherent manner since the late 1970s and why these changes had almost concurred with the Pacific decadal climate shift. Evidence is presented to show that from the pre-shift (1961-1975) to the post-shift (1981-1995) epoch,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tropical Pacific are found in the surface winds and temperature, whereas changes in the thermocline are uncertain. Numerical experiments with the Cane and Zebiak model demonstrate that the decadal changes in the surface winds qualitatively reproduce the observed coherent changes in El Nino properties. The fundamental factor that altered the model's El Nino is the decadal changes of the background equatorial winds and associated upwelling. The annual cycle is also necessary for the mean state to modulate El Nino. From the pre- to post-shift epoch, the changes in the background winds and upwelling modify the structure of the coupled mode (eastward displacement of the equatorial westerly anomalies) by reallocating anomalous atmospheric heating and SST gradient along the equator. This structural change amplifies the ENSO cycle and prolongs the oscillation period by enhancing the coupled instability and delaying transitions from a warm to a cold state or vice versa. The changes in the mean currents and upwelling reduce the effect of the zonal temperature advection while enhance that of the vertical advection; thus, the prevailing westward propagation is replaced by eastward propagation or standing oscillation. Our results suggest a critical role of the atmospheric bridge that rapidly conveys the influences of extratropical decadal variations to the tropics, and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Pacific climate shift might have affected El Nino properties in the late 1970s by changing the background tropical winds and the associated equatorial upwelling.  相似文献   
32.
孙力  安刚 《应用气象学报》2002,13(6):650-661
利用1951~2000年共50年的北半球500 hPa月平均高度距平场资料和奇异值分解技术(SVD),重点对东亚地区季节间大气环流异常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东亚地区季节间大气环流异常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联,并且这种明显的非同步联系具有时空相关显著的特点,尤其是夏季大气环流异常与其前冬和前春大气环流异常的联系更为密切。当前冬和前春北半球东亚大槽和北美大槽及蒙古高压偏强(或偏弱),极涡偏弱(或偏强),中高纬度盛行经向环流(或纬向环流),以及低纬和热带地区高度正距平(或负距平)明显时,则对应于夏季东亚地区西太平洋副高和鄂霍次克海阻高强度偏强(或偏弱),位置偏南(或偏北),贝加尔湖阻高强度也偏强(或偏弱),但位置偏西(或偏东)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出现。当春季北半球大气环流具有上述特点以及夏季鄂霍次克海阻高和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强(或偏弱),位置偏南(或偏北),且极涡较弱(较强)时,则东亚地区秋季大气环流对应于蒙古高压加强(或较弱),西太平洋副高减弱(或加强),并向南和向东移动(或移动较慢),极涡向南扩散(或扩散减弱),大气环流向冬季过渡加快(或减慢)。另外,大气环流异常还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特征。  相似文献   
33.
ODP 1144站钻孔沉积物中微玻璃陨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电子探针和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方法分析了取自南海北部的ODP1144钻孔沉积物中的微玻璃陨石和取自邻近的广东省湛江和吴川玻璃陨石的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结果显示,这些微玻璃陨石属于亚洲-澳大利亚散落区的普通微玻璃陨石。从成分上看,这些微玻璃陨石存在两种不同的类型,其中的绝大部分Al2O3含量在19.0%以上,属于高Al类型,相应的难熔微量元素含量也比较高;个别微玻璃陨石Al2O3含量(13.0%)和难熔微量元素含量较低,微量元素含量和特征比值都与邻近的广东省湛江和吴川的玻璃陨石相近。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意味着,这些微玻璃陨石来源于同一靶源区,但靶区的物质组成并不均一。  相似文献   
34.
青藏高原各拉丹冬地区冰川变化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49,自引:20,他引:49  
以位于青藏高原长江源头的各拉丹冬地区冰川为例, 利用2000年的TM数字遥感影像资料、 1969年的航空相片遥感资料、地形图及数字地形模型, 通过遥感图像处理和分析提取研究区小冰期最盛期(LIA)、 1969年和2000年的冰川范围, 并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分析该地区冰川的进退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 该地区1969年冰川面积比小冰期最盛期的冰川面积减少了5.2%, 2000年的冰川面积比1969年的冰川面积减少了1.7%. 从1969年到2000年最大冰川退缩速度为-41.5 m*a-1, 最大冰川前进速度为+21.9 m*a-1. 本区的冰川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冰川退缩的速度不是太大, 并有前进的冰川存在.  相似文献   
35.
多年冻土地区L型挡土墙土压力(冻胀力)的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适应多年冻土区土体冻胀过程所产生的较大变形的特性, 缩短施工进程, 减少扰动时间, 在青藏铁路格拉段选择了一个试验工点进行了L型悬臂挡墙的初步验证性试验研究. 通过对L型挡墙的受力模式分析, 确定了对粗颗粒填料不考虑冻胀力的土压力设计控制值. 通过与现场实测土压力分布规律的对比, 探讨了土压力与冻胀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36.
神头泉流量变化规律研究--灰色系统理论的具体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神头泉流量衰减特征的前提下,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描述神头泉流量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以1985年为界,神头泉的流量变化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GM(1,1)模型与灰色预测校正模型则分别用于对这两个阶段的流量变化特征进行刻画。神头泉2000-2004年的流量预测值表明,在神头泉域保证90年代中期的高降水量和朔州市各地下水用户对泉域内的地下水不进行超采的基础上,神头泉的流量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会维持1993年以来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37.
岩浆混合作用——来自甘肃北山的野外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 1∶2 5万马鬃山幅区调填图和方法研究工作中 ,通过观察到的一些与岩浆混合模式相关的现象 ,指出暗色微粒镁铁质包体是岩浆混合作用的有利证据 ,讨论了与花岗岩侵入体相关的镁铁质小岩体混合成因的可能性 ,认为岩浆混合作用在造山带岩浆活动中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38.
标定大陆科学钻探孔区地震反射体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 (江苏省东海县南部 )进行了系统的地球物理调查 ,包括二维地震测网和专门的地震剖面 ,大地电磁法和位场方法等 .地震调查表明 ,在超高压变质岩出露区上地壳充满了反射体 ,包括倾斜反射体与上拱的反射弧 .本文介绍大陆科学钻探先行研究中地震调查的成果 .根据大陆科学钻探预先导孔的岩芯和测井资料、井旁VSP和数值模拟结果证实 ,高波速的榴辉岩体、破碎断裂带和大型韧性剪切带都可引起倾斜的地震反射 ,而上拱的弧形反射体则是由近似直立的榴辉岩体和其中的破碎带的综合反映 .由于地壳深部广泛分布着经受变质的岩石 ,上述研究结果对标定地壳中的反射地震信号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9.
云南丽江地区断裂构造岩岩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丽江地区构造岩岩组动力学研究表明,研究区内中更新世末构造主压应力保持在北西至北西西方向变化;晚更新世中期之后构造主压应力方向则以北北东至北东方向为主变化,并有逐渐向近南北向转化的特点。因此玉龙雪山东麓断裂在中更新世末曾有过左旋压扭活动为主的历史,兼有左旋、右旋的活动过程,1996年2月3日丽江M7.0地震的破裂过程继承了晚更新世后期断裂的活动特点。  相似文献   
40.
提出依据开挖剖面中的楔形体在受到断层作用时其厚度的变化量求解断层水平位移的方法。分析表明断层水平位移量S与楔形体在断层两侧厚度变化量Δh满足关系式S=Δh/ρsinβ。式中ρ为楔形体在断层走向上的尖灭系数,β为断层的倾角,该关系式不仅能满足纯走滑运动的断层,而且也满足一般斜滑断层,同时提出了在剖面上判断断层水平运动性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